我的位置: 首页 > 继承法 > 涉外继承 >

什么是涉外继承? 我们就来一起聊聊涉外继承的那些事儿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网 2022-08-31 16:04:3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人口的迁移融合,公民财富的配置与代际传承日趋国际化。境外置业和配置资产的同时,离不开日后合法有效的资产传承。实践中,涉外籍继承人、跨境遗产以及境外遗嘱等因素的继承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普通继承案件不同的是,涉外继承案件还涉及案件争议问题的识别、冲突规范指引、准据法适用以及外国法的查明等诸多法律问题,涉外继承已成为继承纠纷中一类较为特殊的类型案件。

案例

王某夫妇均系中国国籍,婚内共育有三个子女,即王大力、王小力和王美美(均系化名)。由于王某常年从事跨境金融工作,其在资产配置上投资了部分海外资产,如美国房产、美国理财型保险等。王某的三个子女陆续成年后,王大力前往澳大利亚工作生活,并加入了澳洲籍。王小力则在美国取得了绿卡,并在当地定居生活,但未加入美籍,仍为中国国籍。王美美一直在国内随父母共同居住生活。后,王某夫妇相继在中国去世并留有两份共同遗嘱,其中遗嘱1为王某夫妇在澳大利亚探亲时所订立,遗嘱内容为王某夫妇名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某房屋归王大力、王小力共同继承。遗嘱2为王某夫妇在国内订立,内容为王某夫妇在美国的理财型保险和某房屋均归王美美继承。

上述案例中涉及了诸多涉外因素,如外国人或华侨如何继承中国境内遗产、中国公民如何继承境外遗产、被继承人于境外订立遗嘱,继承人如何继承等,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聊聊涉外继承的那些事儿。

01什么是涉外继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二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案件:(一)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者组织的;(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的经常居所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三)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四)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五)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案件的其他情形。”

由此可见,在继承法律关系中只要包含涉外因素,如主体涉外、客体涉外或继承有关的法律事实涉外等,即是涉外继承案件。

02涉外因素之主体涉外,华侨或外国人如何继承中国境内的遗产

1.华侨与外国人的含义不同

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其中“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经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中国公民虽然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视为华侨;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在外工作期间等均不视为华侨。外国人则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虽然华侨具有中国国籍,但因其定居在国外,故亦属于涉外案件。

2.涉外主体继承中国境内遗产的途径

华侨或外国人继承中国境内遗产的途径一般有两种,即公证继承和诉讼继承。

(1)公证继承

涉外主体继承中国境内遗产,继承人可通过办理涉外继承公证予以继承。此时,华侨或外国人需向居住国的公证机关申请办理公证书。一般而言,涉外继承公证需要提供如下材料:(1)申请人为法定继承人的,须提交申请人的身份证明、亲属关系证明、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遗产房屋的产权证明、被继承人的婚姻状况、父母、子女情况及有关亲属关系情况证明等。(2)申请人为遗嘱继承人的,除了上述证明材料外,还须提交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有效遗嘱。该公证书还须经过中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认证。公证书经过认证后,继承人可持公证书到遗产房屋所在地的公证机关申请办理房屋继承权证明书,取得证明书后即可到房屋所在地的房管部门办理房屋继承及权属转移等相关事项。

(2)诉讼继承

若华侨或外国人因继承中国境内遗产发生纠纷,可通过人民法院诉讼予以解决。关于管辖法院,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项规定:“(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由此,继承的遗产系不动产的,例如房屋,由不动产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继承的遗产系动产的,例如存款、汽车、贵重物品等,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确定了管辖法院后,还需通过冲突规范指引确定适用的法律。我国继承纠纷诉讼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来确定涉外继承应适用的法律。

上述案例中,作为外国人的王大力和华侨王小力若因继承位于中国境内的房屋产生纠纷,其有权向房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并适用中国法律。与境外个人在中国买房的政策限制不同,虽然二人主体涉外,但均不会由于身份问题丧失在中国继承不动产的权利,我国法律充分保护了其继承权和财产权。

03涉外因素之客体涉外,中国公民如何继承境外遗产

中国公民继承境外遗产,若采非诉途径,需遵守遗产所在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如果遗产位于与我国订立有相关国际条约的国家,可类比参照上述公证继承程序,在我国公证机关申请办理涉外继承公证,并经遗产所在国的驻华使领馆办理认证。如果遗产所在国需征收遗产税,还应先申报缴纳相关的遗产税。

如果继承人对于境外遗产继承产生纠纷并选择诉讼程序的,需区分不动产和动产区别处理。依据我国民诉法的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由于不动产具有专属管辖和法律适用,当遗产为境外不动产时,应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并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但是对于境外的动产继承,依据上述规定,如果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在中国,则对其在境外的动产遗产,我国法院具有管辖权并适用中国法律。

上述案例中,遗嘱2中涉及的遗产为王某夫妇在美国的理财型保险和某房屋,就房屋的继承需以不动产所在地法律为准,而对于理财型保险,由于被继承人王某夫妇死亡时经常居住地在中国,故我国法院对该财产具有管辖权并适用中国法律。

04涉外因素之继承有关的法律事实涉外,被继承人于境外订立遗嘱,继承人如何继承?

对于境外订立的遗嘱,如果经当地法定机关检验认定有效,并经当地公证和我国使领馆认证的,我国可依据相关国际条约承认该遗嘱效力,但遗嘱内容违反我国法律的除外。

如果对于境外订立的遗嘱产生纠纷并在我国法院诉讼,应首先对涉案遗嘱争议的问题进行“识别”,即确定案件争议的有关事实的性质是什么,从而确定援引何种冲突规范确定准据法。如上述案例中,王某夫妇于澳大利亚订立遗嘱1,如果继承人之间对于遗嘱1的方式和效力提出异议,则对于该案事实的识别问题应为遗嘱方式和遗嘱效力。其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成立。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之规定来确定所应适用的准据法。上述案例中,王某夫妇系中国国籍,死亡时经常居所地亦在中国,故关于遗嘱1的方式和效力问题适用中国法律。

05我国对于涉外继承中域外证据的证明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19年修正)》第十六条规定:“当事人提供的公文书证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该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涉及身份关系的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是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形成的,应当履行相关的证明手续。”

上述新证据规定的第16条,较之2001年的《证据规定》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新证据规定实施之前,审判实践中所有域外形成的证据均须由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公证证明,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予以认证或履行条约规定手续。此做法虽然避免了法院对于域外形成证据真实性的认定风险,但可能给当事人带来诸多手续上的繁琐与不便。因此,2019年修订的新证据规定对此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1.域外形成的公文书证需经公证

虽然域外形成的公文书证仍需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或者履行条约手续,但相比于2001年的《证据规定》变化的是,该公文书证无需再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即公证后即可作为证据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域外形成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三、二百六十四条的相关规定,即外国人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需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必须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律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后,才具有效力。

2.域外形成的涉及身份关系的证据需经公证、认证

由于身份关系不适用于自认,不能依赖于当事人的举证、质证,故涉及身份关系的域外证据应严格审查,审慎认定。因此域外形成的涉及身份关系的证据仍需同时履行两个程序,即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或者履行条约手续,同时还需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3.域外形成的普通的民商事法律关系的证据,无需经公证、认证

由于域外形成的普通的民商事法律关系的证据原则上仅涉及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的确定,证据的真实性依托诉讼中的举证、质证程序即可认定,无需再经过公证、认证程序增加当事人的诉累和程序的繁琐性。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新闻时事、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作品内图片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联系客服告知,我们核实后将立即删除。 标签: 什么是涉外继承 如何继承境外遗产 继承境外遗产

最近更新

公司给员工买社保需要有劳动合同吗?劳动仲裁有效期是多久? 一、员工没有劳动合同能买社保吗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也能买社保。法...
员工没有劳动合同怎么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书自己能写吗? 一、员工没有劳动合同怎么办员工没有劳动合同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即时...
公司不给签劳动合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申请劳动仲裁个人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一、员工没有劳动合同怎么仲裁员工没有劳动合同申请仲裁应当提供证...
劳动仲裁裁决效力怎样?劳动争议是终局的吗?劳动争议裁决书是否一定生效? 一、劳动仲裁裁决效力仲裁法规定一般经济纠纷的仲裁,"实行一裁终局...
怎么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具体流程是什么?劳动仲裁能撤销吗? 一、劳动仲裁的具体程序有什么1、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仲裁委员会应...
公司试用期不买社保意外受伤怎么进行索赔?劳动仲裁需要交钱吗? 一、公司不签劳动合同不买社保意外受伤谁来赔公司不签劳动合同不买...
劳动仲裁的具体申请流程是什么?公司拒绝购买社保会有什么后果? 一、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1 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申请劳动仲裁的有效期是多久?公司拒绝购买社保能申请劳动仲裁吗? 一、公司不买社保可以劳动仲裁吗公司不买社保可以劳动仲裁。用人单...
海关逃税罪立案标准是什么?逃税罪的量刑标准又是什么? 一、海关逃税罪立案标准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
什么是关税?进口关税要交多少如何计算? 一、关税是指一国海关根据该国法律规定,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货物...
太原海关公开拍卖两辆走私奔驰车 近日,两辆无合法进口证明、由海关没收的奔驰车在水利大厦公开拍卖...
海关税收的经济职能包含哪几个方面?海关税收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一、海关税收的经济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海关税收资源配置职能是指...
什么是工作年限?怎么计算工作年限?计算工作年限有什么用? 一、什么是工作年限工作年限是中国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
海关税收的特点有哪些?海关税收的涉外性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海关税收具有一般税收的共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但海关税...
旅客自己携带商品进境和邮寄商品进境的税收差异表现在哪里? 同物品邮寄进境与旅客自带进境的税收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进口...
海关税收的滞纳金是如何规定的?具体有哪几种情况? 根据规定,对逾期缴纳税款应征收滞纳金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进出...
如何判断解聘通知书是否合法?解除劳务合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如何判断解聘通知书是否合法?《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可...
海关报关分为哪两种?海关报关的时候需要的单证有哪些? 一、报关分两种,一种是自理报关和代理报关。自理报关是指:进出口...
海关拍卖在什么网站拍?购买海关拍卖车的利弊 一、海关拍卖在什么网站拍?当海关部门查获违法走私物品时,会进行...
哪些人群不受劳动关系保护? 哪些人群不受劳动关系保护?一、在校生兼职案例小李为全日制在读硕...
海关拍卖的程序是什么?海关拍卖货物物品范围有哪些? 一、海关拍卖的程序(一)流程1、 拍卖委托委托人委托拍卖物品或者...
在拍卖会上买到的商品能否享受“三包”? 由海关、法院、个人等委托拍卖行进行商品拍卖的活动,正逐渐走进市...
讨薪时隔一年,劳动局还会受理吗?讨薪方法分为哪几种? 一、讨薪时隔一年,劳动局还会受理吗1、时隔一年的讨薪劳动局会受理...
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主要区别有那些? 所谓债券是由政府、企业、银行等债务人为了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
债券转换方式有哪些?可转换债券发行条件是什么? 一、债券转换方式1 采用账面价值法,将被转换债券的账面价值作为换...
劳动仲裁的具体流程是什么?劳动仲裁的裁决效力如何? 一、劳动仲裁的具体流程是什么1、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仲裁委员会应...
公司债券发行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公司债券的实质是什么? 一、公司债券发行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公司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有以下几...
过劳死算工伤吗?员工“过劳死”,家属怎样维权? 一、过劳死算工伤吗?过劳死算不算工伤?虽然我国相关法律并未针对...
投资公司债券的投资原则主要是什么?投资公司债券又有哪些风险? 一、投资公司债券的投资原则主要有:1 收益性原则,不同种类的公司...

律师最新回复

  • 2022-08-30 09:48:22

    高楼住宅玻璃炸裂应该找谁处理

    回复:可以建议您先找一下物业,由物业处置

我是律师

律师入驻

 

律所合作请联系客服

服务时间 9:00-18:00

名律网公众号

案源信息早知道

名律网APP

快捷回复咨询

友情链接:

京ICP备2022018928号-30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Powered by 名律网 Copyright © 名律网版权所有